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应从理性逻辑层面解读公共舆论
B
公共舆论的形成有其内在逻辑基础
C
应引导大众理性分析政府行政决策
D
个体认知逻辑决定了对政府形象认知的差异
正确答案 :B
解析
主旨题,本文是总分结构,开门见山提出观点,第一句缩句后即为“公共舆论都有内在的逻辑”,后文通过解释说明,举例政府形象舆论,来说明观点。因此本题选B。本题容易错选A,本文并没有说如何去解读公共舆论,而是说公共舆论形成的特征。 故本题答案选B。
相关试题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17.“意外惊喜”不是游客在朝鲜可以经常遇到的东西,因为导游会______地规划你的行程,通常不惜绕远路也要避免你接触普通朝鲜民众。可喜的是,一些非政府组织正在______打破这层厚重面纱。
尼采曾把母鸡下蛋的啼叫和诗人的歌唱相提并论,说都是“痛苦使然”。这个家常而_______的比拟,也恰恰符合中国文艺传统里一个_______的观点:苦痛比快乐更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或发泄。在中国古代,这个观点不但是诗文理论里的常谈,而且成为写作实践里的套路。
6.下列湖泊及其成因对应错误的是:
某工厂接了一批订单,要生产2400件产品。在开始生产10天后,由于工艺改进每天多生产30件产品,结果提前2天交货。问该厂没有改进工艺前,每天能生产多少件产品?
2.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和变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我们的文化出口从电影扩展到电视剧,实际上是从“中国印象”转变为“中国故事”.电影是短诗,往往______;电视剧是长篇,能翔实而真切地表现生活。电视剧能在“细无声”处沁润人心,日日与剧相伴,海外观众会在______间把剧作带进生活,又在生活中______剧作。
下列宗教与其经典对应不正确的是:
甲、乙、丙三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匀速跑向100米外的终点,并在到达终点后立刻匀速返回起点。 甲第一个到达终点时,乙和丙分别距离终点20米和36米。问当丙到达终点时,乙距离起点多少米?
拍卖会∶拍卖师∶艺术品( )
49.中华文化的重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无疑是重构中华文化的基础,虽然儒学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受到了统治者的倚重与褒扬,并成为两千年来的显学,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式多元的,先秦诸子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的基础,历朝历代有成就的学者也大都精通诸子百家,时至今日,我们断不可画地为牢,仅仅弘扬儒学一家,缺抛弃了更为丰富多元的百家之学。 折断文字意在说明( )。
豺狼∶凶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