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马铃薯
B
胡椒
C
葡萄
D
烟草
正确答案 :C
解析
1. C【解析】历史常识
A选项,由于缺乏早期的文字记载,或者文字记载中存在作物名称混淆等原因,对于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专家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在明万历年间(1573至1619),有的则认为马铃薯最早传入我国应该是18世纪。根据我国科学家对资料的考证认为,马铃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在明万历年间(1573至1619),明万历年间蒋一葵撰著的《长安客话》卷二《黄都杂记》中,记述北京地区种植的马铃薯称为土豆。康熙二十一年(1682)编撰的《畿辅通志》物产部是我国记载马铃薯最早的志书,18世纪中叶马铃薯在京津地区已经广泛种植。故A选项错误。
B选项,有关胡椒的确切传入时间尚待考证,但是在我国史料中最早记载胡椒的是西晋司马彪撰写的《续汉书》, “胡椒属植物最初生长在缅甸和阿萨姆,先传入了印度、印度支那以及印度尼西亚,然后,又由印度传入波斯,再由波斯舶从波斯与檀香木和药材等一起转运到中世纪的亚洲各地”。故B选项错误。
C选项,据考古资料记载,葡萄发源于黑海和地中海沿岸,7000年前才开始在高加索、中亚细亚、伊拉克等地栽培,以后传入埃及、希 腊。我国汉代称葡萄为蒲萄,《史记》中说:“大宛以蒲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据《酉阳杂俎》记载,葡萄由张骞从大宛移植到汉宫,大宛就是伊朗一带,而波斯是伊朗的古名。张骞从西域回国是公元前128年,可见我国栽培葡萄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葡萄先在陕西一带定居之后, 随即向各地广泛传播,深受人们喜爱。故C选项正确。
D选项,烟草传入亚洲是在16世纪后半叶,大多是从西班牙和葡萄牙传入的。烟草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明万历年间(1573—1619)。据明末名医张介宾(1563—1640)所注《景岳全书》记载:“此物(指烟草)自古未闻也近自明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皆种植之矣。”方以智所注《物理小识》(1664)载有“万历末,有携(淡把姑)至漳泉者,马氏造之曰淡肉果,渐传至九边,皆衔长管而火点吞吐之,有醉仆者。”又据《泉州府志》记载:“薰种(指烟草)来自海外名淡芭菰,叶大如芋,叶即烟也,辟瘴疠,安溪出者胜于漳浦石码。”厉鹗所注《樊谢山房集》载有:烟草“由菲律宾传到闽广,而再由闽广传到江浙、两湖,而后传到西南各地。”故D选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31.材料2、材料3和材料4中,小罗、小吴、小张三位大学生深入群众,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请概括说明他们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方法。(15分)要求:分条罗列,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150字。
31、(单一主观题) 材料2、材料3和材料4中,小罗、小吴、小张三位大学生深入群众,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请概括说明他们做好群众工作的主要方法。(15分)要求:分条罗列,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150字。
30、(单选题) 根据所给资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6、(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湖北历史事件的是:
(单选题)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公众人物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公众人物自带影响力,犯了错更应该主动认错,否则民众会认为公众人物有名气就可以无所顾忌。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的是:
8、(单选题) 不同居民代表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7、(单选题) 溢出效应,是指一个组织的知识、技术、行为不仅对组织自身会产生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该组织得不到的收益,溢出效应分为知识溢出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经济溢出效应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符合溢出效应的是:
22、(单选题) 某乡6个村的贫困户数分别为7,12,18,20,25,28户,甲、乙、丙三个单位派出干部对这些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甲、乙、丙单位分别帮扶了其中3个村,2个村,1个村的贫困户,若甲单位帮扶的贫困户户数是乙单位的2倍,则甲与丙两单位帮扶的贫困户数之比为:
27、(单选题) 2013—2017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口年均增速最接近:
28、(单选题)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超过:
4、(单选题)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 )周年。
2、(单选题) 2018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 )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B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C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D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