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东汉
B
隋唐
C
北宋
D
南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开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废除于清末。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相关试题
2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优其君”体现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31.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学校中心。( )
113. 提出范例教学法的教育家是( )。
104.教育有其相对稳定的质的特点。《论语·述而》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最能体现教育的哪一特点?( )。
40.《樊迟问稼》的故事反映了孔子是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
106.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强调让儿童在“做中学”的是( )。
89.学期初,学生还没进入学习状态,朱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班级学生按去年的期末的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分组,一、二名为一组,三、四名为一组,以此类推,其分成二十五组,每组的两个学生进行比赛,以第一次月考成绩为准,赢得比赛的学生将会获得奖励,为了赢得比赛,大家学习更加积极,成绩也有所提高。这一案例体现了教育具有( )功能。
6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 )。
2.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35.以下教育家与其教育思想不匹配的是( )。
8.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但不是培养一个占有性的个人主体,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培养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类社会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