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刺激泛化
B
刺激恐惧
C
刺激分化
D
联想
正确答案 :A
解析
刺激泛化是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会引发其条件反应。例如,曾经被大狗咬过的人,见到小狗也会产生恐惧。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反射和与条件反射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相关试题
当地时间2019年1月23日,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年会,发表题为“坚定信心,携手前行,共创未来”的致辞。
4.“新任教师在现实的冲击下,会产生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忧患意识,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以上描述的情况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 )阶段。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 教学不只是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 )的过程。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请从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对案例中王刚、李丽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儿童中心论”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其代表人物是( )。
陈老师是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近期,陈老师发现有部分学生热衷观看卡通片,而且模仿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学生中口角甚至打架等不良品德和行为的发生。为了避免此部卡通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应采取的适当做法是( )。
26.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有可能选择的任务是成功概率为( )。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29.提出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的是( )。
下列对“发现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_____的未成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