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似曾相识不是“心灵能力”
B
似曾相识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未来
C
似曾相识是对过去不完整的记忆
D
人们的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B项,根据“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可知,人们并无“预见未来的能力”,表述错误; A项,根据尾句可知,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基于“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并导致“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这一错觉,故“似曾相识”并不是“心灵能力”,表述正确; C项,根据“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以及“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可知,表述正确; D项,根据首句可知,人们的记忆可以“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怎么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什么反应”,故“人们的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也可能是想象等,表述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相关试题
朊病毒是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能迫使正常蛋白呈现相同的错误折叠形状并像传染病一样在组织中传播。这是继认识到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可以引发疾病后,人类又发现的另一种引发疾病的病原体。因此,如果想要成功开发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针对(靶向)有活性的朊病毒,而不是已经死亡的斑块和缠结物中的大量蛋白。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推出:
3.数字孪生,按字面意思来讲,就是为真实的物理世界搭建一个高度镜像化的数字世界。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数字孪生发挥重要价值的应用场景会相应增加,其性价比也将不断提高。比如,在技术设计和测试时,数字孪生可以让很多由于物理条件限制、依赖于真实的物理实体而无法完成的操作变成可能;再比如,当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造价不菲的航天器、核电站时,这些设施的性能与安全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与保障。这段文字没有涉及的是( )。
海底矿产资源中最受关注的是海底石油。有人推测,37%的大陆架蕴藏着石油。海底石油储量约2500亿吨,相当于世界石油预估储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仅在大陆架的石油储量就有1400亿吨。第一口浅海油井出现在1891年,更多的勘探开发始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进入飞跃发展时期。现在,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在勘探海底石油,30多个国家已开采出这种“工业的血液”。20世纪50年代海底石油产量仅占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70年代增加到29%,80年代已达40%,21世纪初已远远超过50%。以下概括不符合文意的是( )。
42. 文本是书法的灵魂所系,书法的书香气,以及艺术风格等,皆与文本背后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文本缺位的书法,是不完整的书法。对于书法的价值判断,尽管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有一定程度的调整,但其文化根本并没有动摇。书法艺术一直承担着“载道”的功能。以《兰亭集序》《祭侄文稿》等为代表的书法经典,均是笔墨文辞交相辉映的产物。其中蕴含着家国情怀、民族风骨、人文精神,体现着书法修养与艺术素养,至今熠熠生辉。以下概括不符合文意的是( )。
57、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某种语言和能用该语言进行交流,则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以下选项中,与上面段落内容不符的是( )。
40、科学家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具有这样一种可塑性,即它就像炎症环境的一个调和剂:当炎症反应加强时,间充质干细胞就会抑制免疫反应;当炎症反应减弱时,间充质干细胞反而可能促进免疫反应。这种特性在其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比如,科学家发现进入人体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缓解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其肝脏部位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肝功能指标如胆红素、白蛋白等明显好转。但是地塞美松会在相当程度上抵消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原因是当病人接受地塞美松和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治疗时,肝硬化病人病灶部位的炎症会减轻,导致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减弱,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完全消失,甚至会加重疾病。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研究人员发现在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巨大数量的高维几何结构,由紧密连接的神经元团块和它们之间的空白区域(空洞)组成。这些团块或空洞似乎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当研究人员给虚拟大脑组织施加刺激时,他们发现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作出了反应。这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神经元的团块会逐渐组合成更高维的结构,形成高维的孔隙或空洞,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个维度。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7.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人出生后都会接种多种疫苗。接种疫苗能够增 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抵御病菌侵袭。疫苗是一种毒性较低的病原体,接种后人体会产生相 应的抗体与之对抗。当疫苗的免疫反应平息后,这种疫苗的对应抗体会较长时间留在人体内,而另一类具有记 忆功能的免疫细胞则会将这种致病原的信息记录下来。当人体再次遭遇同一种致病原时,记忆免疫细胞便会迅速调集已经存在的相应抗体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反应。 下列关于疫苗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饮食行业的标准化是多年来的一个趋势,最大的好处是降低成本和保障安全,这种一致性带来的流水线产品,在中国人心中也会意味着多少缺少点儿灵魂。美食是需要惊喜和个性的,吃到不同才是美食要义,哪怕会冒险。日常生活中既要多用配方和量具获得便利,又要跳出来,根据不同食材、不同季节为不同舌尖找到味觉的最佳刻度,这是厨房的乐趣。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
动物体型缩小和气候升温之间的联系不止出现在远古时期。随着全球变暖,现生的许多物种体型也在减小。大蟾蜍、蛇、乌龟、蝾螈、林鼠、粪蝇、北极地区的蝴蝶、多种北海鱼和一种绵羊——这些动物的体型都变得越来越小了。这种现象一度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但是,通过多组实验、野外观测和对化石的研究,答案似乎越来越明显。下列选项与文意不符的是( )。
36 社会和文化推崇慷慨行为,但这种行为往往要求一个人为他人利益贡献自己的资源,所以这很难用一般的经济理论解释。然而,有神经科学论文指出,即使会牺牲自我利益,有些人也会对他人慷慨大方,这是因为当人表现出慷慨时,会激活大脑中的特定区域,而这些区域与产生幸福感的区域相互关联。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34.儒家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其学说一直统治中国思想界达两千多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通常流行的看法是,儒家的创始者是孔子。其实,“儒”的起源是颇为扑朔迷离的。二十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孔子是儒家创始者之说提出质疑,他们有的支持胡适在30年代提出的观点,有的则支持汉儒经师的“周代始有儒”的说法,纷纷扬扬,各抒己见。其实,早在两汉时期,以司马谈父子、刘向父子、班固为代表的汉儒经师们,根据《论语》《墨子》《周礼》等书,推测、判断出儒起源于周代的“王官”。根据文段,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