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直接故意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间接故意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正确答案 :A C D
解析
【金标尺答案】ACD。 本题考查刑法。 A项: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因此,直接故意对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故A项说法正确。 B项: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因此,疏忽大意的过失对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故B项说法错误。 C项: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因此,间接对自己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故C说法正确。 D项: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因此,过于自信的过失是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结果有预见。故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ACD。
相关试题
简报和新闻报道的主要区别是强调时效性。
发文登记一般采用的形式是联单式。
1982年,29岁的习近平来到河北正定工作,在之后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他的足迹遍及全县。1988年,他刚来到福建宁德,就下乡搞调研,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如何解决温饱、摆脱贫困?正是在不懈的实践与思考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浮出历史的地表。上述材料说明了_______。
下列哪些公文一般需要附注联系方式( )。
17.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37.下列哪一项是无效的合同( )。
下列事项不适用公告的是( )。
2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也指立法上的平等。
下列经济因素中,哪一项不能成为通货紧缩的原因( )。
道德有利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交往。
22.我国宪法把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人民法院。
甲意图杀死范某,持刀埋伏在范某家门口树林里。久等未见范某归来,因惧怕受到法律惩罚,弃刀回家。甲的行为应该认定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