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人工智能无法主动确定需解决的问题
B
人工智能是在人类给定的框架下运行
C
人类进行决策不能完全依靠人工智能
D
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中最具独特的部分
正确答案 :B
相关试题
55. 在千百年风吹日晒等自然营力影响下,由于卸荷裂隙、风化裂隙切穿了石窟造像和刻经所在的石窟岩体,裂隙成为水的渗流通道。降雨时,雨水沿裂隙进入石窟内,水沿经文岩体石壁漫流,对经文题刻造成严重溶蚀、软化等侵蚀破坏;或在石窟内形成积水,使石窟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加剧经文的风化破坏。严重风化破坏的面积约80平方米。遭受渗水侵蚀的43、44、59、60等窟的刻经造像风化破坏严重。若再不进行科学抢险大修,20年内这些石窟将风化不存。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43.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古希腊数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了一个有趣的几何问题:只用直尺和圆规,能否作出一个与给定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这个看似简单的“化圆为方”问题成为了尺规作图领域的一道经典题目,在此后的2000多年里,许多数学家都尝试解答,但都没能成功。这个问题之所以难以解答,在于它不仅是一个几何学问题,还是一个代数学问题。在尺规作图问题中,给定若干角度或线段长度,其实质是给出了若干实数;而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条规则,保证了作出的角度或线段的长度,是给定实数的和、差、积、商、平方根的组合。由此,每个尺规作图问题其实都对应着一个代数问题。关于“化圆为方”问题,文中未提及:
42.说到唐诗,总绕不过当时定都所在的陕西,从西安市蓝田县蜿蜒而出的一条“唐诗古道”上,就曾吸引230多位诗人,留下四百多首诗篇。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翻开九百卷的《全唐诗》,有451位唐代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比“唐诗古道”多了一倍。他们咏物抒怀,洋洋洒洒的1500多首诗文,落满了浙东的青山碧水。这条由唐诗铺就的路线,以水为线,以山野、古刹为珠,蜿蜒两百多公里,串联起了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处州(丽水)、婺州(金华)、台州、温州、衢州的浙东七州,成为“浙东唐诗之路”。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74.以下哪一个图形是由左边的四个图形不经旋转、翻转直接拼接而成?
104.近日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亲生父母中的哪一位患有型糖尿病,孩子的认知发展都可能受到影响。该研究首次表明,孩子学习成绩较差可能与父母患有1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关,而不是与母亲在胎儿发育期间的高血糖有关。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论证?
63.某单位有A、B、C三个存放着电脑的库房,已知A库房比B库房多4台电脑,B库房比C丙库房多2台,C库房和A库房共22台。现在要将三个库房的所有电脑发放给单位不同部门,要求每个部门获得的电脑数量均不相同,那么最多可以发放给几个部门?
20.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68.某个应用要求用户使用字母和数字组合的8位密码,王某采用D、E、F、W 4个大写字母和4个不同非零数字的组合作为自己的密码,数字放在后四位,且4个数字的乘积是320的倍数,问这样的密码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性?
47.与其它生命形式一样,事宜、稳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外部条件,纵观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仅仅由于温度、水汽循环或者氧气含量的变化超出了当时地球生命的承受范围,就造成了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我们人类的形成历史仅有500万年,在此期间,虽然没有发生过像前四次生物大灭绝那样剧烈的环境变化,但是作为文明程度日益提升的人类,即使拥有了其它生物无法比拟的改造环境能力,却仍然在适应环境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弱点,比如对温度的耐受性不高、对光照十分敏感,容易因环境的变化引发各种疾病等等,可以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非常脆弱。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78.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49.①科学技术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大科学、定量化特点,创新将越来越依赖科学数据②新兴数字技术大幅降低了数据流通和利用的成本,也促进了对数据资源价值的发掘③与此同时,数字增加值在价值链中所占比重将显著提升,仅依靠低成本劳动要素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和地区或将受到冲击④越来越多的设备与网络建立连接,生产对数据的依赖程度在不断上升⑤随着数据逐步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国家的战略性资源,数据驱动的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一国的长期竞争优势⑥数据资源产生并扩散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有助于生产率的提升;其作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也有助于减少传统要素投入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7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