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食古不化 闭门造车
B
照本宣科 高高在上
C
钻故纸堆 闭门造车
D
生搬硬套 高高在上
正确答案 :A
解析
第一空,搭配“当代中国建筑”,且根据后文“简单套用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风格”可知,当代建筑不能直接简单套用传统的建筑风格,A项“食古不化”指学习古代知识不善于吸收、理解和运用,就好像吃了东西不能消化一样,“古”对应后文“中国传统建筑设计风格”,符合文意,保留。B项“照本宣科”一般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D项“生搬硬套”形容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均不能体现出套用以前的、传统的意思,不如A项与文段对应得更好,排除;C项“钻故纸堆”意思是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与“当代中国建筑”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A项“闭门造车”指只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可与“远离当下普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构成对应,体现出脱离实际、没有关注普通群众真实生活之意,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人民网《匠心营建 诗意栖居(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解读国风国潮)》
相关试题
20.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和社会重要财富。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在数字经济时代,安全是前提,更是基座。确保数据安全成为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手段。接下来最不可能讲的是( )。
24. 面对古罗马文明的废墟,罗马人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____古罗马的壮丽辉煌,而是____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38. 如同蒸汽时代既改造手工作坊又产生蒸汽船、蒸汽机车和无数新的商业机会,电气时代既重构蒸汽时代的制造 业同时也发展出化学工业、内燃机等新的产业一样,通过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重构既有经济体系,是一个____又____的创造性破坏过程。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6. 科技是实现文化创意、放大文化效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文博行业,新技术不仅帮助文物从“抢救性保护”迈向“预防性保护”,还提供文创手段和思路。比如数字技术,相较于过去的胶片拍摄,敦煌数字壁画不 会褪色,而且清晰度大幅提高。这些逐渐积累起来的数字素材,成为敦煌发展文创的资源库,不仅可以用来设 计实物文创产品,还可以制作视频,让壁画中的人物动起来,更具观赏性。再比如利用数字化解析技术,在异地展览中再现代表性洞窟,人们徜徉其中,仿佛在真实的莫高窟中游览。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101. 一般来说,社保管理部门会根据当地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来确定当年的社保缴费基数上限,两者比值相对固定。下列选项中,B市这一比值与其他年份差别最大的是( )。
106. 2022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约下降:
108. 2019年春节假期,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比重约为:
38.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天,当皇帝的龙袍化作舞台上的戏服,鸦片的青烟消散在历史的风中,行进在辛亥一代开启的现代中国征程上,我们更需要 ——隔着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段辉煌历史,该如何打量辛亥革命这“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②他小的时候,看父亲把一头小牛养大,在长久的岁月里,这头牛任劳任怨,父亲见证了它充满劳动和顺从的一生。父亲热爱这个年老的四足劳动者,全心全意地 它,在它没有用了以后,他既不想卖掉它,也不拿什么活儿去折磨它,只是让这头老牛自由自在地安安静静地度过它的晚年。
93. 甲、乙分别从一个环形跑道的A、B两点同时出发,分别以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匀速跑步,甲跑15秒后与乙相 遇,又跑了20秒后到达B点,又跑了45秒后回到A点,问此时乙还要跑多久才能再次回到B点( )。
81.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世界上的绿海龟越来越“雌性化”。专家估计,到2100年,约有93%的新生绿海龟为雌性。研究表明,决定绿海龟性别的主要因素是绿海龟孵化时周围沙子的温度。如果沙子的温度在28到30度之间,孵化出来的绿海龟雌雄比例差不多;如果温度高出这个范围,那孵化出来的绿海龟大多数是雌性,相反, 则大多数为雄性。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断?
4.在广袤的大地上,通过“三支一扶”计划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不同领域和岗位上担当作为、无私奉献,____了青春的价值,___出一曲曲奋斗赞歌。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48. 从不知真假的相关证据材料到必然为真的证据事实之间,存在着一种认知性推论的空间。在此空间里,认知者 求真的欲望、动机、认知能力和法律规定等因素都在发挥着影响。法律上为事实认定设计了特定的程序结构, 将事实认定分成若干审查判断阶段,每个阶段针对证据评价设置了不同规则,以确保证据材料具有可采性,就 是为了保证这种认识论推论的准确性:通过审查和筛选排除伪证,从而确保作为定案根据之证据事实的真。下列哪一种说法无法从原文中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