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人类活动对近海生态环境系统的破坏力度很大
B
34%的近海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已经恶化
C
海洋环境污染和富营养化是由人类开发活动导致的
D
假如人类开发活动停止,则近海生态环境可以恢复
正确答案 :A
解析
A 【解析】结论型推理。题目讨论的是近海环境处于危险之中的原因。A项,人类活动破坏近海环境和题目表述一致,当选;B项,34%的近海环境恶化是不对的,题干描述的是处于潜在恶化的高度危险中,并没有说已经恶化,并且题干的数据是51%的近海区域里面的34%,不是34%的近海区域,排除;C项,海洋污染偷换概念,题目谈的是近海海域,排除;D项,能不能能恢复题干并没有提到,排除。故本题答案为A项。
相关试题
63.曾有研究表明,食用海带会使人发胖,而最近一项更为可靠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却是食用海带与人发胖无关。估计这项研究成果公布以后,海带的消费量会大增。上述推论基于的假设是( )。
29.对于文中划线的“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作者认为废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77.远洋航海在机械动力引入前主要依靠风力和洋流。1749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大型商船“阿姆斯特丹号”计划从荷兰本土驶往爪哇岛,购买香料等商品运回欧洲,该船最适宜在( )横渡印度洋。
56.李明、王红、杜杰三名研究生毕业后,分别应聘到高等院校、医院和国企就职。他们分别进入了什么单位,同学们作了如下的猜测:同学甲猜:李明应聘到了医院,杜杰应聘到了国企同学乙请:李明应聘到了国企,王红应聘到了医院同学丙猜:李明应聘到了高等院校,杜杰应聘到了医院结果,每位同学的猜测都只对了一半。那么,李明、王红、杜杰的应聘情况分别是( )。
19.自古以来,或因时代的桎悎、思想的禁锢,或因有意的藏锋、无助的回避,甚或仅仅出于行文上的考虑,书中便有了缝隙处、断裂处、空自处、语焉不详处。这就要求读书人必须调动自身的观念与体验、学同与识见,去连缀缝隙,弥合断裂,填充空白,推想其详,进而探询其所以如此的隐因,思考,综合,方能读出“大义”“微言”来。这般读书,可称善读。对上文“书中便有了缝隙处、断裂处、空白处、语焉不详处”的原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31.本文主要讨论的是( )。
60.每个儿子都有唯一的父亲,但并非每位父亲都有唯一的子女。下列选项中,不能由此推出的是( )。
89.2006年,全国初中专任教师比小学专任教师( )。
50.巴士拉:伊拉克 ( )
37.下列选项中,不代表南方文化的是( )。
45.
32.下列属于德国科学研究成果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