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社会刻板印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那么他的其他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好评。反之认知对象被认为不好时,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以偏概全,一坏百坏,一俊遮百丑”都是晕轮效应的表现。
相关试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初中教师李某不让上课迟到的学生到教室上课,让他们到办公室罚站。李某的做法( )。
皮亚杰认为7—11岁儿童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并出现了守恒思维。这种认知发展阶段属于( )。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通常是( )。
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是( )。
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学生利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可能会阻碍该问题的解决。这种心理现象称为( )。
胡老师只以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优的条件,胡老师的做法,违反了下列哪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 )。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过度学习能增强记忆效果,最佳过度学习的量是过度学习的( )。
编导教材(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对中小学教育的全员培训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