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死而复生 泯灭
B
生死存亡 消灭
C
九死一生 毁灭
D
死去活来 消失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事考帮解析】A。本题为实词与成语辨析题。根据文段表述“真正走到终点”说明之前走到过终点,但不是真正的,排除D项,“死去活来: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晕过去,又醒过来。多形容被打得很惨,或哭得很厉害。”根据文意最后一空,表示将彻底死去的意思,排除BC项,这颗彗星应该不是被“消灭”或是“毁灭”。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相关试题
77.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69.一本数学辅导书共有200页,编上页码后,问数字1在页码中出现了多少次?( )
67.某调查公司对甲、乙、丙三部电影的收看情况向125人进行调查,有89人看过甲片,有47人看过乙片,有63人看过丙片,其中有24人三部电影都看过,20人一部也没有看过,则只看过其中两部电影的人数是多少人?
66.5人的体重之和是423斤,他们的体重都是整数,并且各不相同,则体重最轻的人,最重可能重( )。
92.日光灯:节能灯
56.中华文明虽诞生在中华大地,但自古以来就不是封闭僵化的,而是一个充满了活力、不断汲取内外多维文化、海纳百川的开放系统。与西方排他性的一神教传统不同,中华文明立足于“成己成物”的“仁道”,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礼闻来学未闻往教”,善于“和而不同”,乐于“成人之美”,在文明性格上从不愿意强加于人,从不推崇武力征服。在面对他者、面对异质性的要素的强力冲击时,中华文明总是试图去尊重之、理解之、吸收之并融化之。中华文明的“大一统”传统强调“至大无外”——“无外”不是封闭排外,而是在历史实践中不断与外部交流交融,消融现实的差别和对立,最终化外为内,四海一家。下列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85.登门槛效应是指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顺利地登上高处。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更大、更不合意的要求。根据上述定义,属于登门槛效应的是( )。
41.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便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的诗化。作者对扬州“瘦西湖、小秦淮”名字的态度是( )。
76.把下面的六个图形分为两类,使每一类图形都有各自的共同特征或规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53. 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的恢复生气。“ ————————”,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句是( )。
108.某学校新建了一个计算机房,但刚开始运行的半年计算机经常中病毒,为此,学校花重金买了一款功能强大的杀毒软件,果然从装上该款杀毒软件至今的半年里再也没中过病毒了,这说明这款功能强大的杀毒软件对防止计算机中毒有重要作用。以下哪一项为真,能加强上述结论的是( )。
自然科学:化学:化学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