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1899年,时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突然染病。他派人到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偶然间,他在一味叫作“龙骨”的药材上看到一些刻画符号。王懿荣对金石颇有研究,他觉得这些“龙骨”上的刻画并非大篆或小篆,更像古文字。于是开始有意搜集刻有符号的“龙骨”。当年秋天,他从古董商范维卿手中购得12片,次年又购得800多片,古董商赵执斋也将数百片“龙骨”卖给了王懿荣。
经过深入研究,王懿荣觉得这些并非“龙骨”,而是千年前的龟骨和兽骨,他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来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他由此肯定,这些龟甲兽骨应是夏、商、周三代的遗物。
此后,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将《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等典籍中关于三代的记载,与自己从龟甲兽骨上辨识出的文字相对照,终于确认这些刻痕是“殷人刀笔文字”。
商王常用甲骨占卜吉凶,商人将占卜内容书写在龟甲兽骨上,在甲骨背面钻出若干小孔,再进行火烧,出现龟裂,以定凶吉,卜毕将所问之事或所得结果刻(或写)在上面。商朝灭亡后,这些甲骨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商代都城殷逐渐沦为废墟,成为人们口中的“殷墟”,没人知道它的具体位置。这些被刻在药材“龙骨”上的甲骨文字的出现,让整个学术界为之振奋——_____________。
可惜的是,王懿荣对甲骨文的探索没有继续下去。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王懿荣留下一句“吾义不可苟生”,以身殉国。他所收藏的龟甲兽骨,大部分都被生前好友刘鹗得到。
1901年,罗振玉在上海刘鹗处始见甲骨文墨本,惊叹这是“汉以来小学家若张(敞)、杜(林)、扬(雄)、许(慎)诸儒所不见”的文字。从1906年开始,罗振玉着手收集甲骨,先是通过古董商购买。1908年,他在确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点在安阳小屯之后,遂于1910年派人前往小屯,倾尽全力购买,“一岁所获,殆逾万”。他将收集的甲骨文残骸拼接起来,组合成了商朝六个帝王的名字——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
甲骨文的发现,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到三千多年之前,使商代的历史成为信史。
同一时期,王国维也对甲骨卜辞中所见的王亥、王恒、上甲等商代诸先公进行考证。当时正值“疑古”思潮大兴,王国维的研究给了这一思潮猛然一击。在甲骨文发现之前,西方只承认周朝是中国最早的朝代,以前的历史全被视为神话。甲骨文的出现,提供了最原始、最真实的商代时事和生活。
就在学者们致力于收集、研究殷墟甲骨文的同时,甲骨文的破坏程度令人担忧。一方面,一些有企图心的外国人,使用各种手段染指甲骨文,私自收购、非法转售或运往国外,使得许多有字甲骨流散到了外国。另一方面,在发现甲骨文的价值之前,当地村民并不知道这是珍贵古物,而是将其视为有止血功效的“龙骨”,以一斤六文钱的价格卖给中药铺,甚至用小刀刮去上面的文字,只为卖个好价钱。而在甲骨文受到广泛关注、价格一路飙升后,当地村民甚至放下手中耕地的锄头,组成挖掘队,把农田和山沟全都围成工地,一寸一寸向下挖掘。一些有识之士奔走呼吁,希望政府出面,采取有力措施,对古文化遗址进行保护,这种情况引起了当时中央研究院的极大重视。
除了保护,或许也有另一层深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研究中出现一个以“疑古辨伪”为主旨的学派。他们提出要打破“治古史‘考信于六艺’”的传统做法,认为对于东周以前的史料,“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这种疑古精神具有反传统的意义,但是他们对历史文献一味怀疑的态度,引发疑古思潮,摧毁了传统的古史体系。当时一些学者迫切需要借助由西方刚刚传入中国的考古学,来寻找可靠的古史新材料。在这种背景下,此前已有大批殷代王室刻辞甲骨出土而判定的殷墟,便成为了起点 。
A
赵执斋是专门售卖“龙骨”的商人
B
刘鹗曾经协助王懿荣进行甲骨研究
C
罗振玉知道了甲骨的真正出土地点
D
王国维用甲骨文拼出六位商王名字
正确答案 :C
解析
A项,由材料第一段“古董商赵执斋也将数百片“龙骨”卖给了王懿荣”只能得知赵执斋卖过“龙骨”,但并未介绍是专门售卖“龙骨”的,材料无法印证选项,排除;B项,由材料第五段可知,王懿荣留下来的龟甲兽骨大部分被刘鹗得到,但是无法得出刘鹗曾经协助过王懿荣,材料无法印证选项,排除;C项,由材料第六段“1908 年,他在确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点在安阳小屯之后,遂于 1910 年派人前往小屯,倾尽全力购买”可知,罗振玉知道了甲骨的真正出土的地点,符合文意,当选;D项,由材料第六自然段“他将收集的甲骨文残骸拼接起来,组合成了商朝六个帝王的名字一-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可知,拼出六位商王名字的是罗振玉而非王国维,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本题答案为C项。
【文段出处】 《药材上的神秘符号,引出一个古老的王朝……》
相关题集
相关试题
【例2】体育作为塑造人的重要手段,与教育有着共同的育化空间。它在培养学生身体素养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对于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智者无惑,仁者无忧,勇者无惧”的经典论述,正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看待体教融合这一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时,不能简单地将“体”与“教”分开,而应重视两者在精神价值层面的深度结合,真正实现体教融合实施中1+1>2的育人效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20世纪中叶前,人们主要通过缆绳将探测设备投放到水下进行海洋环境测量和资源勘探。随着探测深度增加,所需缆绳也越来越长,庞大的缆绳和配套吊放系统使其运输和使用都极为不便,尤其是探测设备在水下工作时,缆绳在海流作用下产生的运动会对设备产生较大的干扰,严重影响了探测功能。为此,人们提出了“无动力潜水器”的概念并研制了样机,后来人们也把无动力潜水器称为“深海着陆器”或“海底着陆器”。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中国绝大多数的祠庙都采用对称的布局,拥有严谨的中轴线,显得_____有余,灵活不足。晋祠也有中轴线,但并非直线,而是一条微妙的折线,两侧布局保持均衡又不强求对称,于庄严之中_____自由灵动之气。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古代的“师道精神”_____,不仅蕴合了对教师德、业、学、识、品、行诸方面的要求,还上升到“劝君臣”“正民风”“安邦国”的高度、恪守和_____这种师道精神”,光大教育优良传统,是中国历代教师共同_____和遵循的基础本原则,它形成了我国教师所特有的职业道德心理和性格特征。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下列关于历史文学故事与中医“情志致病”的说法,对应正确的是( )。
16.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要实现经济均衡发展,二者缺一不可。从学理上说,需求管理属于短期分析,主要着眼于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供给管理属于长期分析,主要着眼于解决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必须依靠供给侧的创新发展来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由此可以推出( )。
蕴涵关系的句式一般表达为“如果p,那么q”,表示前件p和后件q之间的条件关系。包括多种形式:定义蕴涵,后件是根据定义而从前件中得出的。因果蕴涵,其前件和后件之间表达的是一个因果联系。决心蕴涵,前件表示假设出现的某种情况,后件表示某种确信或将按某种方式行动的决心,以后件之假从而否定前件。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依次为定义蕴涵、因果蕴涵和决心蕴涵的是( )。(1)如果4能被2整除,那么4是偶数(2)如果物体发生摩擦,那么就会发热(3)如果今天下雨,那么也不会是下大雨(4)如果这树能开花,那么太阳将从西边出来
22.“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24.曾有学者这样评论苏轼: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他们(苏氏兄弟)的学术因罩上一层极厚的释老的色彩……下列与这段文字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1)的论证?( )
蔡某网购一件价值5000元的电子产品,快递员派送时电话征得蔡某同意后放在其家门口。蔡某回家后未发现该快递,怀疑被盗,遂报案。民警张某到达现场后,发现邻居邹某门口装有摄像头,可能会拍到相关影像,于是要求邹某当即提供影像内容。邹某认为,该摄像头系自费安装,且影像内容涉及隐私,拒绝提供。关于上述案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关于殷商甲骨,下列哪一说法与原文不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