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建议患者舒缓情绪,并加强体育运动,适当口服一些疏肝理气安神的中药和调节神经的药物
B
建议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转到心理健康科室就诊
C
不用服药,这种情况是压力导致的,让患者平复情绪,就自然好了
D
睡眠不好,就让患者每天睡觉前口服阿普唑仑,帮助睡眠
正确答案 :C
解析
医患沟通。A项错误,医生虽然对患者出现的症状给出了建议,但是未给出诊断结果。B项错误,该案例中患者是因为生意不好,经济压力很大,导致精神紧张,无需转到心理健康科室就诊。C项正确,医生给出了相应的诊断,也给出了建议。D项错误,每天睡前口服药物不是最佳的处理方法。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试题
克氏原鳌虾是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肺吸虫是人类和哺乳动物共患的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寄主的肺部,出现以咳嗽、胸痛、烂桃样血痰或铁锈色痰为主的临床症状。血痰呈粘稠棕红色,内含虫卵,其颜色的深浅与虫卵数、血液分解程度有关。肺部坏死组织随痰咯出,呈烂桃样血痰。当成虫游走于胸腔时,可侵犯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咳嗽症状早晨较剧烈,常咯血痰,多者一次可达数百毫升。胸痛多在腋间、下胸部,有重压感,常伴有少量胸腔积液,胸水呈草黄色或血色。上述症状常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其它肺部疾患。而对于如何在食用克氏原鳌虾的同时防止肺吸虫的感染,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其100°C高温加热数分钟,也就是煮熟后食用。下列选项中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42.据统计,黑河全市试车经济每年直接收入达1.7亿元,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间接收入达4.3亿元。资源好、人气旺、产业兴,在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的黑龙江,冰天雪地正加速转变为金山银山。下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51.食堂从A、B两家供应商处采购蔬果50箱。A供应商每箱蔬果350元,20%的利润;B供应商每箱蔬果200元,15%的利润。A、B两家供应商共获得利润2780元,请问从A、B两家供应商分别购进多少箱蔬果?( )
细菌内40种各类蛋白分子机器_____了这些部件的角色,这些分子有的从环境获取能量,有的负责传感,有的如轴承一样负责转动,_____。这整个系统的运转,有人认为细菌明显是一个高度智能的精致的微观工程,无法用简单的达尔文进化机制来解释。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下列有关维生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某衣柜有五层,每层只放一类服饰:裤子、裙子、毛衣、外套、内衣。已知:(1)除非第二层不放裙子,否则第一层不放裤子;(2)或者第三层放裤子,或者第一层放裤子;(3)如果第二层不放裙子,那么第四层不放毛衣;(4)只有第四层放毛衣,第五层才放内衣。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第三层放裤子”的结论?( )
《曹刿论战》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规律?( )
推动惠民惠农“一卡通”阳光审批、发放平台“二合一”。实施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开通“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在乡镇(街道)建“民心守护”站,接受群众各类咨询,收集、解决群众诉求;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全覆盖设立“办不成事”受理窗口等,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好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工作,必须做到十个指头弹钢琴,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坚持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下列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社会安全风险往往直接或间接引发次生危害,对社会安全稳定和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危害极大。疫情作为重大社会安全风险,不仅在公共卫生领域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同时其衍生的经济危机、贫富差距扩大等风险将构成更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到2024年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为13.8万亿美元,将高于此前预估的12.5万亿美元。国际劳工组织(ILO)预测2022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2.07亿,仍高于疫情前水平。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社会安全风险的什么特点?( )
只有周六进店消费,才能获得N钥匙扣;只有获得了N钥匙扣才可以获赠甜品;如果不下载使用丙APP,就不能获得N钥匙扣。以下哪个不一定为真?( )
“金句”不仅是作者辛苦论证的结果,不是某种灵光一闪,也是读者沉浸到一本书中,辗转反侧辛苦跋涉后豁然开朗的一种阅读报偿。进入作者的理论构境,沉浸于其逻辑中,读通了,读透了,读到了作者的深层意涵,读懂了逻辑关联,读到了与现实对应的思维,理解了自己长久以来的一个困惑,“金句”就出来了。一个真正沉淀到自己知识体系中的“金句”,必然在对话中包含自己的某种思考。作者读韦伯关于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的论述,之前一直没读出味道,但那段时间新闻中有很多“把人当成工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只看程序不顾人命”的事件,就悟到了工具对价值的碾压,悟到了“由于他们的行动与结果之间有着很长的链条,他们的道德意识就会模糊从而导致道德盲视”的金句内涵。根据上述文字,下列观点中作者不认同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