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微博运营方侵犯了甲的隐私权
B
丁转发视频的行为不构成侵犯甲的名誉权
C
若丁编造不实传言并转发,则为网络侵权
D
甲交通肇事及未还清债务的情况不属于其个人隐私
正确答案 :A
解析
【事考帮答案】A。考查法律-民法。
AD项:《最高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六条 失信被执行人被曝光的内容,限于个人身份信息和其尚未履行生效判决的履行情况以及失信行为的具体情形。本案中,甲已经被依法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其交通肇事及未还清债务的情况不属于其个人隐私;微博运营方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若丙在微博发布的(即丁转发的)《发生车祸后的第 776天》视频本身不构成侵权,则其未对涉案视频和涉案博文采取删除措施并不能认定为侵权。故A错、D对。
BC项:失信被执行人超出未履行生效裁判事实之外的隐私和名誉,仍受法律保护。互联网账号主体享有网络言论自由的权利,即自行发布或转发符合法律规定的图文、视频等。但网络言论自由,也有法律限制。互联网账号主体明知消息不属实而发布或转发,侵害特定他人的合法权益,则为网络侵权。如果《发生车祸后的第 776天》视频本身不构成侵权,丁只是单纯转发,且尽到了注意义务,则其行为不构成名誉侵权。当然,若丁编造不实传言并转发、公布于众,其行为超出了甲不履行生效裁判的相关事实范围,可认定其侵害甲名誉权。故BC对。
综上,故本题选A。
【提示】1. 本题为选非题。2. 本题题目给予信息不够全面、准确,但根据真实判例及真题题目选项设置,可择优选取A。
【拓展】言论自由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但公民在行使这种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网络的便捷性与传播的广泛性使得网络侵权信息传播速度更快、损害后果更大。网络用户在自媒体平台上进行言论表达应更加注重避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否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而在对行为人在自媒体平台发布的言论是否侵犯他人名誉权进行判断时,则需要考察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过错,特别是其注意义务程度或边界的判断,应根据行为人的职业、影响力及言论的发布和传播方式等进行综合判断。
相关试题
17.下列哪项不属于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以习近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着眼构筑( )。
44.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我国哪座城市举行? ( )
18.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实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 )
11.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表现在( )。
34.某镇政府向县财政局行文申请拨付集体经济项目建设经费,应该使用( )。
32.填入划横线④处的成文日期应为( )。
53.2020年7月30日,攀枝花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在攀枝花会展中心举行会议,全力推进( )建设。
23.给予市(地、州、盟)级以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记功奖励,( )。
2.《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
42.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送北斗系统第( )颗卫星,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宣布了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成功。
35.文艺作品的创作要坚持把( )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