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
B
品德具有道德评价意义
C
品德就是道德
D
品德就是个性
E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知、情、意、行
正确答案 :C 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品德与道德是不同点之一是: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所以C项错误。同时,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个性的意思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因此品德不等同于个性。D项错误。C、D选项都不符合对于品德的理解。本题为选非题,故C、D两项符合题意。 A项: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品德具有道德评价意义,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E项:品德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CD。
相关试题
29.学生通过理解的“脊椎动物”概念,理解“无脊椎动物”概念,这属于( )。
10.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
5.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 )。
12.影响一个人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
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 )
幼儿在幼儿园和家里见到了各种各样的杯子,掌握了“杯子”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学习方式是( )。
一些学生做数学题时常常会先写个“解”字,而后才猛然发现这是一道数学证明题,这种现象可以用( )来解释。
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的有( )。
王敏觉得身边的共产党员都很优秀,又能为大家服务,所以很努力地要加入党组织, 这属于( )。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
一个学生看到他的同学抄袭作业后选择报告老师,理由是“我要做一个好学生”,依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该学生处于( )。
26.在自下而上的学习中,新旧观念相互作用的结果,总是导致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