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
B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C
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
D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E
从小学一年级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正确答案 :A B C D E
解析
【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
A、C 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1)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2)增加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项:新课改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 项: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E 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从小学一年级起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科目。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 ABCDE。
相关试题
24.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
33.杨艺最近对食物吃到胃里是如何消化、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并被身体吸收的过程十分感兴趣,因此她在生物课上十分认真,并受到了生物老师的表扬。之后一段时间,杨艺对生物课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根据奥苏贝尔的分类,杨艺的学习动机是( )。
7.某小学借助该地特有的醒狮、龙形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该校体育教研室教师集体开发了《醒狮表演》和《龙形拳》的课程,并每年定期在学校开展“我是小小传承人”的系列活动。该课程属于( )。
25.在讲授《认识我们身边的植物和动物》一课时,孙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校园,分组观察校园里不同的植物。有的观察教学楼旁的花,有的观察操场后的大树,有的观察图书馆下的草坪,同学们认真又积极。随后,孙老师让同学们组成学习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孙老师的教学体现的教育理论观点是( )。
21.过错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10.儿童动作发展遵循从小动作到大动作的发展规律。( )
6.显性和隐性课程互相推动、互相补充,互相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15.小轲看到童童通过努力语文成绩提升了8名,为此大受鼓舞,觉得自己只要认真努力,语文成绩也能有大的进步。这一案例中,小轲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是受到了间接经验的影响。()
【不定项】4.以上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有( )。
36.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目的的是( )。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反映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具备( )。
32.在英语考试中,学生需要快速读短文来完成阅读理解,这主要是( )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