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连续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别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并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显差异的。例如,感知觉在出生后发展迅速,其能力很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维的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
相关试题
5.对有些家长而言,学校起了照管儿童的功能,这体现了教育的( )。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2.现代教师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22.3岁前儿童的玩具、游戏对其认知能力的发展十分重要,该观点属于()。
15.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特别重视的是( )。
8.“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等表述强调的是教师的( )。
36.教师对学生实行民主型的管理应当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按照学生的意愿施教。( )
40.简述影响无意注意刺激物的主要特征。
14.小王学习成绩下降,老师增加了他的家庭作业量,小王不开心,这里老师应用的是( )。
1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18.小李学习一则材料,用10分钟就能全部回忆的程度,那么,他学习这则材料的最佳学习时间是( )。
34.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心理现象。( )
30.某中学规定教师不得外出参加脱产学习,实际上侵犯了教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