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A
高科技人才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B
科技创新的专利成果转化的难点和关键点
C
“梧桐树”与“金凤凰”之间的辩证关系
D
各地在招才引智方面的创新做法与新手段
正确答案 :D
解析
〔答案〕D。金标尺解析:本题考查后文推断。
文段首先引出话题“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接着进行举例论证强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后文指出高素质人才的招揽考验各地招才引智的能力水平。文段的核心话题是各地要对高素质人才进行招揽,后文应围绕同一话题展开论述,对应选项,D项话题一致,介绍各地招才引智的做法,当选。
A项,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意义,文段已经论述,排除;
B项,“难点和关键点”无中生有,排除;
C项,“梧桐树”和“金凤凰”在文段中只是引用论证,非重点,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D。
【文段出处】光明论坛《人才“带土移植”,更须“厚土培植”》
相关试题
30、审美具有差异性,一些人认为很美的东西,另外一些人也许会认为很一般。一些城市为何在“微更新”中费力不讨好,好心没有办好事。一个重要原因是关着门决策,以自己的意思代替群众的意思。比如某地一言堂式的统一所有的商铺标志,没有达到美观城市的目的,还搞得百姓怨声载道,城市街道不会因为呆板廉价的统一门牌而变得更加漂亮,反而显得没有一点现代化城市的氛围。只有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民众的声音,了解民众的诉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才能确保城市“微更新”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22、宇宙中有难为人知的暗物质、暗能量。地球表面也有这样的情况,这就是面积辽阔的深海。海洋洋面200米以下是_____的黑暗,长期以来是人类认知的盲区。既留下了诸如“泥牛入海无消息”这样具有“不可知论色彩”的民间俗语,也导致了诸如“海底不漏”等很多_____的认知。随着科学考察的深入,人们对海底的认识增加了,比如,了解到海底是“有东西下去,也有东西上来”,既是终点,也是起点。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72.卷扬机:起重
39、智能时代,传感器无处不在。传感器与计算机,通信被称为信息系统的三大支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技术水平以及是否在国际战略竞争制高点的一个重要标志。各种机器设备中的传感器就相当于人类的五官和神经系统,它们让机器能听、能闻、能看,从而更好地感知、学习和进化,为我们提供高精度、智能化的服务。传感器具有的高性能,一般要超过人类的五官,能够“听”得到很远的声音,能够“看”得见红外光。手机里面传感器最多,而且都很小,很灵敏。现在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就是高精度、高灵敏、高速响应、高稳定性、高可靠性、微型化、柔性化、多功能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无线通信化,另外还要绿色环保。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 )。
46.2,2,5,13,28,( )。
54.甲、乙、丙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要20天,甲、丙合作8天后,剩下的工作量可由甲乙合作 24天完成,已知乙的效率是甲的3倍,问乙、丙的效率比是:
24、在电商给实体书店造成巨大冲击后,读者开始综合评价实体书店的价值,书店里的_____使得这一社交场景的价值在疫情之后让人倍感珍贵。在书店里,人、书、书店这三者之间拥有丰富的互动关系,读者或坐或站、捧读好书、与工作人员低声交流,在过去可能_____,可现在却拥有了别样的真实感与_____。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民事案件可有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的是( )。
60.某单位向3个单位派遣甲、乙、丙三个工作组,甲组人数比乙组人数的2倍少10人,乙、丙两组人数之和为40人,已知丙组人数多于乙组人数。问三组人数最多可能多少人?
13、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保持并加速呈现年轻化特征,青年科研人员总量扩大,占比提高和增速加快,带来的是青年科研人员群体的同侪竞争压力不断加大,_____地造成了一种“内卷”现象,加之外在相关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导致青年科研人员_____机会减少,成长发展通道收窄,评价考核压力增加,事务性负担加重,因此,迫切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推动科技界内外的共同行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3.请你参考上述材料,站在交通管理部门的角度,联系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就如何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稳定,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1)题目自拟,字数1000字左右;(2)结合实际,对问题的认识深刻、有针对性;(3)文章结构完整,逻辑关系合理、表达准确、简洁;(4)内容侧重于对策建议的论述,所提对策建议符合国情社情,具有可行性。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一国热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现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预些会主义文化强国,下列有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措施表述不准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