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英国数学家哈代曾说过,只有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融合的人才能算是完善的知识分子,走进历史的长廊,科学大师们在呈现给人类叹为观止的科学素养的同时,还散发出人文素养的光环。
在中国古代,张衡既是世界级的天文学家,又是汉赋的首席作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誉为宋代科学技术的坐标,又是脍炙人口的文史经典;徐霞客的游记作品,则融严谨的科学著作与出色的游记散文于一体。在西方近代,达·芬奇集伟大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艺术家于一身;康德在早年提出人类第一个太阳系演化的科学假说后,晚年又写出三大哲学批判,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峰。20世纪后,科学、人文兼具的大师更是层出不穷,罗素与怀特海合作《数学原理》,创立逻辑主义数学学派,此后,怀特海出版《过程与实在》,创立过程哲学理论,罗素则由于发表《西方哲学史》和大量精彩散文,荣获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竺可桢,半个多世纪一直站在国际气候研究前列,83岁高龄写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并将雅俗共赏、文理交融的风格推到极致,文中引证中国古代文献达数十处之多,以至这篇学术论文不仅在中国最高科学期刊《中国科学》发表,而且以德、英、法、俄、阿拉伯文刊于《中国建设》,又以日文在《人民中国》刊出,并在《人民日报》以巨幅版面登载。钱学森不仅是空气动力学、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一流专家、而且在总结自身重大国防科技工程实践经验和中外学术研究成果基础上创立了“人机结合,以人为主,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体系”这一融合科学方法、管理艺术与哲学思维的综合集成方法。
解析
【写作思路】
1.题干分析
题目明确要求围绕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这一主题,因此结合材料准确理解其含义,确定角度。初步以主题+角度形式构建文章总论点。
体裁:议论文,需符合议论文的特性,即要论点、论据、论证三位一体
2.要求分析
观点明确:论点表达清晰、位置一目了然
内容充实:围绕主题词涉及成绩、问题、原因、影响、案例、对策、名言、公理等内容
条理清晰:注重行文层次和逻辑
语言流畅:有一定的关联词和确定的主谓宾,保证句子的流畅度
字数范围:700~800字在此范围内均可
3.材料分析
第一段:引用名言讲述科技工作者需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从而引出主题“科技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第二段:通过徐霞客的游记作品、罗素与怀特海合作的《数学原理》等作品说明,科技成果的取得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可得出分论点1:出色的科学家,须具备文学底蕴。
通过对竺可桢、钱学森的案例介绍让我们认识到科技工作者可将管理艺术与哲学思维的综合。因此,可得出分论点2:出色的科学家,须具备哲学思维。
综上所述:通过对材料分析可以看出,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素养还需要人文素养,所以,本篇文章围绕“科技工作者必备的人文素养”进行书写。
4.总分论点参考
总论点:科学家需要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谐融合
分论点:
1.出色的科学家,须具备文学底蕴
2.出色的科学家,须具备哲学思维
3.出色的科学家,须具备诚信意识
4.出色的科学家,须具备家国情怀
5.出色的科学家,须具备团队精神
【作文参考】
科技工作者必备的人文素养
近年来,科技行业蓬勃发展,人们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纵观科技人才队伍中的顶尖人物,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不仅在技术领域十分出色,还具备着广博的人文素养。他们用足够的科学知识,可贵的人文素养诠释什么是“大国工匠”。
实事求是是科技工作者最基本的人文素养。科技成果是科学工作者坚守科技伦理、学术规范果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科技人才建大功、成大业的基石。当前,青年科技人才已经活跃在我国科技创新的各大前沿阵地,从“蛟龙”“深海勇士”到“奋斗者”号,再到“嫦娥”、“羲和”,青年科技人才深度参与、大放异彩。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新征程上,需要科研工作者以科技素养为基,为祖国奉献,为时代添彩。
文化底蕴是科技工作者传播科技的内在刚需。都说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是“两股道上奔跑的车”,其实两者并不冲突,科学技术工作者都不是“书呆子”,他们有学习文学艺术的欲望,有表达和创作的欲望。在中国古代,张衡既是世界级的天文学家,又是汉赋的首席作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誉为宋代科学技术的坐标,又是脍炙人口的文史经典。因此,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两者在本质上、在价值观上应该是相通的,需要科技工作者将两者融合。
社会责任感是科技工作者推动科技发展的必备要求。社会责任感也是科技工作者必备的人文素质。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科技人才紧缺,在这种情形之下,钱学森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指导下,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奉献自己毕生的力量。真正的大国工匠,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具有非常可贵的人文素养,是真正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科学,开辟着人类认识和掌握真理的坦途;人文,为人类行进在这坦途上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两者互补共进、交融生辉。大国工匠需兼备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科技事业与人文携手共进必将促进我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相关题集
相关试题
2.绘制一张“2021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结构表”,以准确反映资料2中的信息。(15分)
一、科技实务题:请根据给定材料,按照每道题的要求作答。(50分)1.请根据给定资料,分析2021年世界天然气的供求状况并判断各地区天然气进出口情况,要求不超过300字。(15分)[img=02632902710.png] [img=02632902710.png] [img=02632902710.png]
二、论证评价题:阅读给定材料,指出其中存在的5处论证错误并分别说明理由。请在答题卡上按序号分条作答,每一条先将论证错误写在“A”处(不超过50字),再将相应理由写在“B”处(不超过50字)。(50分)
3.根据2021年世界和中国天然气消费和生产的变化情况,对中国天然气供保简要提出建议,要求不超过300字。(20分)[img=9701629429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