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考帮APP
让考事变得更简单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事考帮
解析
柯尔伯格采用的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提出了道德判断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1)前世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阶段;阶段2,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世俗水平。阶段3,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世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
相关试题
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就欧美的现代学制而言,西欧采用的是__________学制。美国采用__________学制。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什么特点?()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简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道德情感从表现的形式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感、__________、伦理的道德感。
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
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有效条件是()。
注意的特征有哪些?如何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合作性学习中,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中受益,而__________比__________获益更大。
按照S-R心理学家的观点,人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而建立的牢固联系。